滚石乐队与披头士乐队的不同特点,两支乐队相齐名
西方人不会忘记60年代。动荡的60年代,激情的60年代,狂放的60年代,骚乱的60年代。
用尽形容词也难以完整地刻画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真正面貌,那个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受到内战以来的最大窘境,朝鲜战场中国军队让美国人头一次品尝了失败的滋味,古巴危机让美国从战争远离本土的妙梦中惊醒,越战泥潭又给美国的伤口上潵了一把硫酸。人们在对战争袭向美国本土的可能惶恐不已的时候,国内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又让他们不得不在生活的死亡线上挣扎。高傲的头渐渐垂下,悲观和绝望开始构织美国人的群体心理阴影,社会评论家一度惊呼“美国面临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期,仁慈的上帝闭上了他洞察万物的双眼,沉睡了!”
而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失业反而让人们重新发现了家庭、亲情的宝贵价值,也更加重视了生活质量中的情感标准,尊重、真诚、友爱这些早已被商业资本巨兽撕得粉碎的朴素道德观念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芒。青年人也开始思考和觉醒,以拒绝消费享乐主义标榜的嬉皮士运动开始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这些嬉皮青年鄙视腐朽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约束,拒绝被灌输的教育目标和人生理想,他么追求最大限度的自由,追求个性的解放更追求人与人之间尊重博爱的美好未来,最终青年们终于以大众的名义参与了政治,在美国的群众反战运动中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时隔几十年以后,社会学家在透过迷雾分析研究60年代的时候,这样评价,“无论如何,60年代都闪耀着不可思议的人性光辉,人们从追逐财富的履带上停下来沉吟、反思,重塑了充满人性的朴素道德观念,60年代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黄金时代。”
在这样魔鬼和天使同样活跃的时代背景里,同样为矛盾混合体的西方摇滚乐诞生并引领文化狂潮就不足为怪了。在60年代的摇滚乐巅峰上并驾齐驱着两支乐迷们瞩目的摇滚乐——BEATLES(披头士乐队) & ROLLING STONES(滚石乐队),披头士和滚石构成了60年代摇滚乐中的“阳”面和“阴”面。
披头士由四个来自英国利物浦工人家庭青年组成,他们初期在利物浦的酒吧里驻唱,轻松自由的歌曲风格让他们在利物浦小有名气,后来他们被音乐经纪人发现,重新打造后远征美国,投身于摇滚故乡风风火火的摇滚奠基运动,并终于成为了众所公认的摇滚乐鼻祖。披头士的音乐风格较为轻快率真,旋律自然动听,蕴含着令人无比神往的自由意味,倾听他们的音乐,心神会越来越轻灵、自由,摒除躯体和地心引力的束缚,飞翔于白云蓝天下,青草碧水间,让心灵获得最大限度的愉悦和自由。披头士创作的歌词也往往通俗易记,却往往能用最直白的语言蕴含最为深刻的思想,以青年独有的率真本色和直露的反叛姿态与同龄青年取得着心灵沟通,同时因为他们着重对非人性的旧规束缚的叛逆却并不毫无来由的愤世嫉俗,他们在叛逆的同时也在做着对人性对社会深沉的思考,此中对纯真爱情观念、朴素道德价值的呼唤正契合了当时群体的情感需要,他们成了拯救大众信念的文化英雄。因此,在他们的歌迷群体中,不仅仅是激情扬溢的青年人们,许多成年人也成为了他们的死硬拥簇。
滚石乐队的主要成员都是英国中产阶级的子弟,他们从伦敦开始了摇滚乐的漫长历程。这首单曲预示着理查德和贾格尔合作的开始,他们也正是凭着这张单曲夺取了英国排行榜的榜首。他们的作品明显带有R&B[节奏与布鲁斯]的味道,只不过他们给节奏与布鲁斯赋予了独有的粗硬铿锵的乐队风格,往往不注重旋律的优美流畅,并反其道而行之,歌曲多为旋律粗糙、涩硬的布鲁斯小品,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在一跟均匀的绳子上刻意打了一些粗糙的结,歌曲虽然不再流畅动听,却深受叛逆的需要发泄的青年人的喜爱。而他们的歌词都比较深刻锐利,带着过分嚣张的愤世嫉俗,尖锐地对社会问题进行嘲弄和批判,或者仅仅是漫无目的的辱骂渲泄。这些歌曲有效的刺激荷尔蒙的作用,让他们也获得了非常多的铁杆拥簇,主要是对社会失望、有反抗倾向的青年人。而他们这种大胆涉及社会阴暗面的词锋也给无数摇滚后辈指明了去路。
披头士和滚石的音乐,都有深刻和肤浅的不同评价,所不同的是:披头士的音乐,头脑狂热的青年人认为直白,而经过深沉思考过的成年人才发现它的深刻内涵;滚石的音乐,头脑狂热的青年人以为很深刻,而仔细推敲过后会发现它的浅薄和欺骗。
披头士和滚石都拥有自己的领袖人物,披头士两位主唱约翰列农和保罗麦卡里尼都是擅长创作的大师级摇滚歌手,而在他们之中约翰列农显得更为突出些,当之无愧的成为披头士的灵魂领军人物,也是摇滚乐史上最为伟大的人物。约翰列农词曲创作的才华源源不绝,在披头士时代列农就已经出了四张个人专辑,60年代末披头士乐队解散之后,列农发展起个人音乐事业,而提起列农的个人事业,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妻子大野洋子,在很大程度上,大野洋子是披头士最终解体的罪魁祸首。列农单飞以后,在大野洋子的影响下,他大大改变了音乐风格,音乐中多了很多政治主张的内容,旋律也从优美流畅变得更加简约有力,他在音乐中树立起和平主义者的形象,反对越战,呼吁和平,关心贫苦大众,虽然令人遗憾的在音乐的可听性上略打折扣,但是却取得了比以往更大的音乐成就。而在我出生那年的12月8日,John Lennon 不幸被一不能忍受他改变音乐风格的歌迷枪击,伤重不治,飘然而去。《时代周刊》以“音乐之死”为封面标题,把列侬等同于所有的音乐。巨大的哀痛和震惊,充满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就仿佛太阳再也不会升起,仿佛世界已经全部坍塌……
滚石的领袖人物是主唱米克贾格尔,出身富庶家庭的他似乎更能摸透社会下层青年对中产阶级的诅咒和愤恨,因此从一开始,就引导乐队坚决的与中产阶级划清界限,刻意以流浪汉的装束和腔调在歌迷面前亮相,并毫不掩饰地到处展示标榜他们酗酒、吸毒、滥交等极度糜烂的私生活作风,以坏孩子的形象去颠覆披头士的摇滚王者地位,虽然并没能如愿,但是却也割据一方,在摇滚乐坛也可以说是仅次于披头士的地位。米克贾格尔也很善于“与时俱进”,在乐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根据现实需要修正着乐队的音乐风格,因此,当你听到《AS TEARS GO BY》这首音乐时,你很难想像这是怪诞粗犷的滚石的作品,这也难怪,事实上,这首歌本就是为了对抗披头士那首情歌极品《YESTERDAY》所作。
披头士是神,他们完全投身于普通民众之中,却以对纯真爱情、自由、平等、博爱等人类最朴素也是最珍贵的道德观念的讴歌和呼唤让人们自觉地将他们顶礼膜拜,而鼎盛时期的突然解散以及约翰列农的不幸被刺更增加了其火神普罗米修斯救世牺牲的悲剧神话色彩。
滚石是魔,他们以愤世嫉俗、摧毁一切的精神内核制造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音乐世界,激发狂热天真的青年人诅咒社会诅咒富人诅咒上帝诅咒所有这一切,撒旦般辱骂挑战上帝的行径让他们给60年代的摇滚乐涂抹上了一层恶魔色彩。
西方人永远不会忘记60年代。因为在滚石乐队引导众魔彻底摧毁了上帝的神圣光环之后,披头士在涅磐中获取了永生,使人们重新找回了心灵顶礼膜拜的信念和寄托。
很多在“嬉皮士”年代当红的乐队,到了70年代,都开始走上由盛及衰的道路。在这个年代,“甲克虫”乐队解散了,“大门”乐队解体了,“滚石”乐队也开始慢慢地走下坡路。1971年4月,乐队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滚石”唱片公司,随后推出了专辑《粘连的手指》(Sticky Fingers)。1971年3月,“滚石”在伦敦“圆屋”剧场举行了告别音乐会。此后乐队来到法国。而此时,迷幻音乐正大兴其道。滚石的地位慢慢动摇。但单曲《褐色的糖》(Brown sugar)还是引起了轰动。
随之,滚石音乐方面的建树也大不如以前。直到1978年他们推出《一些女孩》专辑,才保持住了原有的声誉。 从1980年的《情感解救》到1981年的《给你纹身》,滚石乐队共3部专辑打入美国排行榜首位置。 80年代,滚石开始衰落。1983年《未被发现》和1986年《肮脏的工作》都只是平庸之作,只有后来的专辑《回放》推出后略有转机。但是,乐队仍然不断地进行巡回演出,以此来证明他们在摇滚乐坛的地位。
1988年夏,贾格尔正式离开“滚石”,又一次印证了乐坛的“合久必分”。作为乐队的元老又是中坚力量,贾格尔与理查德的不合道造成了乐队的瓦解。贾格尔在离开滚石以后,凭借个人的能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这种荣誉更多的是来自人们对滚石的“怀念”。
不过,幸运的是,乐队的分裂状况并未持续太久。(是否归队没交待)“滚石”在1989年度的 Woodstock摇滚音乐节20周年纪念会上复出,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难以抑制的旋风。新专辑《钢轮》(Steel Wheels)的面世证明号称“摇滚活化石”的“滚石”乐队给自己注入了一点新的血液,专辑中硬摇滚的成分很多,显得很狂野,诠释出色。《钢轮》是一张顺应潮流的作品,它征服了第三代乐迷。同年,滚石乐队被收入摇滚名人录。
1993年,年满50的贾格尔率领乐队在葛莱美上大出风头,凭借《巫毒的闲逛》(Voodoo Lounge)折桂而归--荣膺最佳硬摇滚专辑奖。这证明了这块硕大的“摇滚活化石”仍然具有相当的活力,是一支生命力极强的乐队。
滚石乐队以不拘小节、举止粗鲁而名骚一时,他们在不断获得金唱片奖的同时又不断地爆出新闻。人们无何奈何地称他们为集美丑于一身的折衷大师。当然,这种形象也有出于市场争夺的需要。在当时,在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盛行的时候,能有一个如此年轻气盛,狂野不羁的乐队出现在歌迷的面前。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的。oil painting“滚石”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止是一种音乐,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和甲克虫乐队不同的是,滚石乐队的思想没有更多的理想主义,他们的音乐更多是体现当时青年的现实问题。他们唱得更多的,就是爱情、生活烦恼之类的主题。他们的主张是简单而直接的。不过,和很多60年代的乐队一样,滚石乐队portrait painting的音乐还是颇为动听的,这也是他们能够一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单纯地从现场来看,“滚石”是60年代最为优秀的一支,因为甲克虫乐队所取得的辉煌大多是在录音棚里。
有人把“滚石”看作是“庞克”音乐、重金属音乐最早的雏形。可见,“滚石”对后来重型摇滚乐的影响。有不少乐队在乐风、台风方面深受oil painting“滚石”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后来著名的“艾尔史密斯”(Areosmith),枪炮与玫瑰(Guns N' Roses)等等。他们也曾翻唱过不少滚石的作品。
英国有句谚语,叫“滚石不生苔”。是说不断地运动将会使自己永远保持生命的活力。而“滚石”似乎也是在用自己音乐实践在验证这句话。在近40年中,滚石乐队依然乐此不疲地出唱片、搞巡演、出席各种颁奖活动。他们想要证明:虽然他们已经是“恐龙”了,但他们依然活着,而且活得依然快乐而顽强。
披头士经典曲目:
《Yesterday》
《Norwegian Wood》
约翰列农经典曲目:
《Working Class Hero》
滚石经典曲目:
《As Tears Go By》
《Sympathy For The Devil》